
大會詳細日程
[ 來源: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數萬名確診病例及近萬名重癥患者,讓即使是擁有全國頂級醫療資源的武漢亦顯得捉襟見肘。不僅大三甲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沖上了輕癥新冠肺炎患者診斷治療的前線,基層醫療同樣面臨了一場嚴峻考驗。
如何有效緩解醫療資源緊張?如何提升基層醫院醫療水平和效率,快速開展基層篩查?如何為雷神山、方艙醫院提供充分的醫療資源保障?危急時刻,云技術、AI技術充分凸顯了其便捷安全、高效精準的優勢。
中南醫院-雷神山醫院云平臺:“聯影云+AI”,讓遠程診斷精準、高效
近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借助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為武漢雷神山醫院負責搭建運營的聯影云平臺,實現了與雷神山醫院云端互聯互通,可為雷神山醫院患者進行遠程影像診斷。
雷神山醫院目前規劃了1600個床位,7臺放射影像設備。此次疫情中,醫學影像是判斷患者病情發展情況、治療效果、患者是否康復、是否達到出院標準的重要依據。
“緊急搭建的雷神山醫院本地沒有配置影像診斷醫師,所有患者的檢查影像都會通過武漢電信醫療專網上傳到聯影云平臺,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放射科專家通過聯影云遠程影像系統進行遠程閱片和診斷,通常10-20分鐘即可將診斷結果返回。全程病人信息可追蹤,保障數據安全。”聯影互聯網醫療事業部項目經理鄧俊介紹說。
雷神山醫院放射科醫生正在通過聯影云將患者影像上傳至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目前,雷神山醫院每天大概有數百位患者的影像上傳到中南醫院,我們安排了3個專職醫生負責為雷神山醫院進行遠程影像診斷。通過遠程診斷,我們無需再派影像診斷醫生到雷神山醫院,不僅可以保障為患者精準和高效的診斷,也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主任徐海波說,“目前,我們放射科不僅承擔本院的影像診斷任務,還承擔了雷神山、武漢七院以及部分社區醫院的診斷任務,放射科平均每位醫生每天要撰寫百余份影像報告,工作量極大,醫生資源緊張。遠程診斷系統的使用,為醫院進行合理高效的資源分配提供了有益幫助。”
徐主任還介紹說,醫院目前醫生的診斷還借助了人工智能技術。借助搭載在影像云平臺上的uAI新冠肺炎智能輔助分析系統,可以重點為患者進行病情危重程度分級,并在隨訪時輔助評估病情發展的程度,為接下來治療提供了更精準的參考指標,也讓診斷更加高效。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醫生通過聯影云平臺及uAI新冠肺炎智能輔助分析系統遠程為雷神山醫院患者診斷
據介紹,聯影云平臺還搭載了設備預約系統,患者掃描需求由臨床科室醫生直接發送至放射科,實現自動預約分診,患者無需前往放射科登記排隊,由此可減少交叉感染,提高就診效率。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市第七醫院云平臺:累積閱片4400余例,有效緩解基層醫院就診壓力
不僅如此,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通過聯影的云平臺,還承擔了武漢市第七醫院以及多家社區醫院的影像診斷任務。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市第七醫院云平臺”在疫情爆發后第一時間便緊急上線,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斷的定點醫院,武漢市第七醫院放射科在疫情爆發初期面臨極大的醫療資源不足、人手緊缺的問題,放射科CT設備24小時不間斷運轉,平均每臺設備一天要掃200多位患者,醫生診斷壓力巨大。
1月24日,醫院通過聯影云平臺接入了武漢市中南醫院,由中南醫院調派人手,遠程協助七院開展CT影像診斷。有效緩解了七院的就診壓力,保證了患者診斷質量。至今,已完成4400多例遠程診斷。
除武漢市第七醫院以外,和平街、張家灣街、珞南及洪山區四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接入了該平臺,共享中南醫院的遠程診斷服務。
黃岡市13家定點醫院、武漢多家社區醫院陸續接通云平臺,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基層
武漢之外,在湖北確診人數排名前三的城市黃岡,黃岡版“小湯山”——“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承擔了收治黃岡市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的重大任務。2月13日,黃岡市啟動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全市遠程醫療項目施工,聯影攜手湖北電信,僅用三天時間,就緊急完成了該遠程醫療平臺的搭建,預計本周內將完成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與黃岡市13家發熱定點醫院之間會診、影像等功能的開通并陸續投入使用。
下一步,聯影云平臺將陸續部署在武漢多家方艙醫院及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多家社區醫院,將優質醫療資源引入基層,并同步建立各級醫療機構針對新冠疫情的分級防控模型,為應急指揮奠定基礎。